低溫冷水機通過逆卡諾循環實現制冷,其核心工藝原理可歸納為壓縮、冷凝、節流、蒸發四個關鍵過程,結合低溫工況下的特殊設計,實現高效、穩定的低溫冷源輸出。以下是具體工藝原理及技術要點:
一、基礎制冷循環原理
壓縮過程
壓縮機吸入低溫低壓的制冷劑氣體(如R22、R404A、乙二醇溶液等),通過機械壓縮使其變為高溫高壓氣體。
低溫工況優化:采用半封閉螺桿壓縮機或渦旋壓縮機,支持無級能量調節,適應低溫下制冷劑密度變化,確保壓縮效率。例如,低溫螺桿式冷水機使用5:6非對稱齒型螺桿,能效比普通壓縮機高20%-30%。
冷凝過程
高溫高壓氣體進入冷凝器(水冷式或風冷式),通過熱交換將熱量傳遞給冷卻介質(水或空氣),冷凝為高溫高壓液體。
低溫工況優化:
水冷式冷凝器采用強化換熱管結構(如外翅片內肋化),氟側承壓達25bar,提升換熱效率。
配備經濟器,通過閃發中間補氣降低排氣溫度,提高系統能效。
節流過程
高溫高壓液體通過膨脹閥(如熱力膨脹閥或電子膨脹閥)節流降壓,形成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物。
低溫工況優化:采用進口膨脹閥,精確控制制冷劑流量,維持蒸發器內壓力穩定,防止結冰或液擊。
蒸發過程
低溫低壓混合物進入蒸發器,吸收載冷劑(如乙二醇水溶液、氯化鈣溶液)的熱量而蒸發,使載冷劑溫度降低至目標值(如-40℃至-120℃)。
低溫工況優化:
蒸發器采用干式殼管式設計,內螺紋紫銅管增加傳熱面積,耐壓20bar。
配備液態冷媒噴射系統,降低壓縮機負荷,提高低溫工況可靠性。
二、低溫工況下的關鍵技術
復疊式制冷系統
原理:由兩個或多個獨立制冷循環組成,通過冷凝蒸發器耦合。高溫循環制冷劑蒸發冷凝低溫循環制冷劑,實現級聯降溫。
應用:用于-80℃以下超低溫場景(如碳纖維RTM成型、鋰電池控溫),避免單級壓縮比過大導致效率下降。
載冷劑選擇
乙二醇水溶液:冰點低(-35℃以下),適用于-40℃至0℃工況,防腐蝕性強。
氯化鈣溶液:冰點更低(-50℃以下),但需定期檢測濃度防止結晶。
酒精溶液:適用于短期低溫需求,但易揮發,需密封設計。
低溫防護設計
油分離器:三級油分離技術,濾油效率達99.9%,防止潤滑油進入蒸發器影響換熱。
防凍保護:循環水出口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,低于設定值時自動停機,避免蒸發器凍裂。
低振動設計:壓縮機排氣口安裝止回閥,防止停機時轉子逆轉,降低噪音和振動。
三、典型低溫冷水機工藝流程
啟動階段
壓縮機預熱,油加熱器工作8小時以上,確保潤滑油粘度適宜。
載冷劑循環泵啟動,排除系統內空氣,防止氣阻。
運行階段
壓縮機按設定負荷運行,制冷劑經壓縮、冷凝、節流后進入蒸發器。
載冷劑在蒸發器中被冷卻,通過循環泵輸送至用冷設備(如反應釜、冷庫)。
PLC觸摸屏控制系統實時監測溫度、壓力、電流等參數,自動調節能量輸出。
停機階段
壓縮機卸載,停止制冷劑循環。
載冷劑循環泵繼續運行5分鐘,帶走系統余熱。
冬季停機時排空載冷劑,防止凍結損壞設備。
四、技術優勢與應用場景
優勢:
溫度范圍廣(-120℃至常溫),滿足醫藥、化工、食品等行業需求。
節能高效:復疊式系統能效比單級壓縮提高30%以上。
穩定可靠:全封閉循環設計,減少載冷劑損耗和環境污染。
應用場景:
醫藥行業:疫苗、血漿低溫儲存(-80℃以下)。
化工行業:反應釜控溫、蒸餾塔冷凝。
食品行業:速凍隧道、低溫冷藏庫。
新能源行業:鋰電池材料合成、碳纖維固化。